1872年東京 日本橋
1933年東京 日本橋
1946年東京 日本橋
2017年東京 日本橋
1872年8月〜10月北京 前門
現在北京 前門
1949年前後北京 前門
1930年代北京 前門
1895年台北 衡陽路
1930年代台北 衡陽路
1960年代台北 衡陽路
現在台北 衡陽路
1904年ソウル 南大門
2006年ソウル 南大門
1950年ソウル 南大門
1940年代初ソウル 南大門
Visiting Pearl Harbor: Reconciliation of a Kind
明治学院大学 国际学部国际学科
副教授 半泽朝彦
Asahiko Hanzawa
去年圣诞前夕,我利用假期前往夏威夷,并且造访了珍珠港。其实这一次的造访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研究,而是在气候温暖的夏威夷给自己放假的同时,参加了当地旅行社举办的一日游活动。尽管如此,在我的大脑里仍旧顾及着今年开始的“和解学”研究。因此我想把这一次的经历记录于此。
如果对国际政治或美日关系的研究稍有兴趣,珍珠港会是必去之地。当地的记录历史的方式,博物馆和纪念馆的展出方式,是与当地的历史记忆,历史观,以及当前的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仅去年的一年里,我也参观了国内的靖国神社游就馆,广岛和平纪念馆,纽约911纪念馆,以及最近刚刚在在哈尔滨建成的731个部队展览馆。而参观完这些纪念馆后也让我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想法。
在国内时就听说如果选择个人游,则需要在排队花上很长时间。而国内旅行社组织的游行早已被排满。因此在前往夏威夷之前,我选择申请了一家当地旅行社举办的英语之旅。也许在他人看来是杞人忧天,但我依旧觉得以一个“当年选择卑鄙攻击手段的日本人“的后代身份,参加美国人为主体的旅行,或许并不合适。
旅行当天,搭载着20·多名游客的观光车从我入住的怀基基的酒店出发。不久,导游就开始逐一点名并且询问车上所有游客的来历。旅行团中除了一名加拿大人和一名瑞典人之外,其余的都是美国国内的游客,例如来自俄亥俄州的或是佛罗里达州的,还有来自辛辛那提的。 当被导游问及半泽先生来自哪里时,我刻意没有回答是日本人,而是回复到“东京”。说完过后虽然稍有一个短暂的沉默,但导游立马就用明亮地声音答复到“哦,是来自日本呀,欢迎你。”
之后,导游就对珍珠港开始了介绍。为了让不熟悉历史的游客也能理解,他选择从珍珠港偷袭事件的概要说起。首先,他提及到了帝国主义时代的历史大背景,指出了日本和美国在中国大陆的利益纷争,以及美国为了对抗日军对法属印度支那地区的占领实行的石油禁运政策,致使日本陷入困境。他对国际政治的大背景的介绍还是留给了我相对公正的印象。至少不是所谓日本突然像疯子一样袭击他国这样的一个介绍。此外,导游也提及了指挥袭击的山本五十六,是曾经留学于哈佛大学的精英,也讲到了山本在袭击之前布置的精确计划以及他的预言,即在完成第三波空袭之前是无法赢得对美国的战争。(实际上,正如山本所言,第三波袭击确实没有完成。)此外,导游也强调了,战后70年日本已成为了美国的重要的同盟国。两国依然是友好关系。一路上的这些介绍,其实出乎了我的意料,也感受到了他对日本的尊重。
从怀基基出发40分钟后,我们抵达了珍珠港。首先造访了直到海湾战争结束后才退役的“密苏里号”战舰。密苏里号其实在珍珠港被袭击时尚未建成,它是在战争期间被建造起来的。对于日本人来说这艘战舰其实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即它是1945年9月日本签署二战投降文件的地方。而战舰的名字出自于杜鲁门总统的选区”密苏里州“。登上战舰后,我也刻意观察了其他旅行团的导游讲解。关于美日战争的描述,他们的内容与我们的导游所讲的大同小异。
无论哪一个团到此地,都会向游客说明舰上右舷部分,被日本特攻部队战机所撞的凹洞。二战冲绳岛战役之前,1945年4月当“密苏里号”战舰航行于日本九州南部海上时,突然被日军特攻部队袭击。而袭击战机正好撞在了“密苏里号”战舰的右舷部分。战机飞行员当场身亡,其尸体被抛出在战舰甲板上。舰上的美军见此试图立即把尸体丢到海里。然而,美军军官却阻止了这一行为,并且说到日军飞行员是为他的祖国英勇地执行了任务。于是命令手下士兵连夜缝制了旭日旗,并且第二天在舰上为飞行员举办了海上葬礼 。二战结束后,美军又在日本调查了这名飞行员的来历,并且邀请了其家属前往夏威夷参加为他举办的悼念典礼。
到此为止,我所担心的以一个日本人的身份,参加美国人为主体的旅行或许并不合适,这样的感觉伴随着一点惊呀,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一路上的讲解和介绍并不是我想象中的美国人对日军在二战中“欺骗”,“卑鄙”,“无视国际法“的行为的批评或斥责。而是把美日关系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即美日双方都付出了所有的力量去战斗。同时这些讲解和介绍又让我觉得有一种“美国人对敌人的钦佩之情”,或是对武士道精神和人本主义的战场的美化。
然而,现实又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为什么与珍珠港无关的“密苏里号”战舰会在此地被展出?这或许就是美国想展现的劝善惩恶的剧本。即由日本挑拨的战争,最终在美国的正义之锤下画上了句号。很明显,这样的一个剧本就是在展现权力和正义为一体的美国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密苏里号”战舰内,展示着当年日本签署投降文件仪式的照片。其中一张为日方代表重光葵外相和数十位日方人员被舰上数百美军层层包围的照片。这是在日本的教科书和书籍中不曾看到过的。
参观完密苏里号战舰后,我们一行人又在摆有美日两国曾经使用的战斗机,航空博物馆吃了午餐。餐后,又乘坐专用的船舶来到了亚利桑那纪念馆。“亚利桑那号”战舰曾经在珍珠港事件中被日军袭击沉没。当时舰上1177名美军全部遇难。纪念馆的建设并不是为了对外展出关于事件的历史资料,而是为了悼念在这一事件中去世的美军。这可能就是所谓“为美国人而建设的设施吧”。我想这一纪念馆的建立或许是美国人想表达的一种”不忘在赢得和平过程中失去的珍贵生命“的精神。但这一种精神至少不是对反战的表达。即不重演历史悲剧的决心。而同样在参观前观看的关于珍珠港事件的影片,其叙述尽管不是特别得煽情,但从影片的视觉效果上又会让人产生情感效应。通常我们作为游客不会去注意导游在讲解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部分,但如果有这样的一个视频,一定会在我们的大脑里产生记忆效果。
当然,珍珠港也是美国的重要军事基地。因此我也不能完全期待导游在讲解中完全地否定军事文化或是拥护日本。但是,我认为这些展出还是缺乏一定的中立性。这可能也和美国历史学界强大的资源有关。展出安排的过程中也一定受到了影响。但是同样我也听说在过去,二战结束后的五十多年中,这些展出的内容比现在更加的片面。因此现在的内容能够变化成这样,也可能和稳定的美日关系,以及相关人员尤其是在夏威夷具有影响力的日裔美国人的努力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2016年,美日双方实现了奥巴马总统的广岛访问和安倍晋三首相的珍珠港互访。不知道这是否会是美国与日本之间的“和解”的最终形式。尽管目前的珍珠港也具有一种“两国和解”的象征性意义,但除此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历史侧面去值得我们思考。例如,如约翰·道尔在《种族偏见》中描述的,美日战争具有的“种族战争性”的侧面,即造成大量无辜市民死亡的原子弹爆炸和对日本的战略轰炸,这些事件能否和珍珠港事件相提并论。又或者是日军的重庆轰炸事件,911事件,这些事件能否和珍珠港事件相提并论。
我想和解的定义可能就是能够和他人共享故事。而问题就在于和谁共享故事,以及能否和他人共享。不用说整个人类,特定的国民或是种族群体之间实现共享也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那珍珠港的那些展出又是通过谁来共享呢?
话又回到这一次旅程。环顾周围的游客,显然白种人是多数群体,也有看上去像是来自中国或是韩国的东方人,以及为数不多的黑人。从人们的打扮和行为来看,似乎是所谓“保守派”的人士更多一点。那些人与其说是像在纽约或加州经常可以看到的那些开朗,明亮,没有无忧无虑的美国人,还不如说是对自己的国家“美国”持有信奉,来此地是为了确认他们自己的历史的美国人。我不知能否在珍珠港调查平时会有什么样的人会去造访,或是根据人种肤色进行统计,但如果可以的话,调查统计的结果一定会很有趣。
近年来,造访曾经在历史上发生悲剧和冲突的景点,所谓”黑色旅游”已经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同样近些年,我也前往了许多这样的地方。但在这些地方你也会发现,游客的种族肤色和属性存在着相当大的不平衡。例如在911纪念馆,就会发现白人的比率很高。我想,前往那些以历史争端为主题的博物馆的人,事实上大多数都是预先在心中有“结论”的人。他们的造访的目的是为了确认自己心中的那一个“结论”是正确的。
而造访珍珠港的日本游客果然也不是很多。虽然前往夏威夷度假的日本人很多,但是相对于大多数日本人会去的怀基基,珍珠港对于日本人来说仍然有一种难以靠近的印象。然而,在欧美国家的旅游景点中,没有比珍珠港更加具有日本元素的地方了。因此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去参观珍珠港,一起去思考理想的“和解”形式。